Tim Urban 訪問 Clubhouse 創辦人 Paul Davison

Ada Chang
三葉蟲筆記
Published in
Feb 6, 2021

--

最近在 Clubhouse 上常有不預期的驚喜,中午煮飯時順手開了 Clubhouse 當背景,看到 Blogger/Twitter/Medium 創辦人 Ev Williams 在某間房,於是身為迷妹的我就跟進去聽 Ev 到底在聽什麼。

一開始漫不經心,後來聽到一段對於 Clubhouse 邀請機制的見解,覺得非常有洞見,於是就拿起手機看看到底是誰說的,才發現原來這位 Paul 是 Clubhouse 的創辦人 Paul Davison 😆。

覺得這段對談很棒,談了許多對這個服務深刻的願景,是目前網路上眾多 Clubhouse 為何崛起相關報導沒有著墨到的部分,也讓人更了解創辦人對於這個服務的初心,因此來筆記一下這些因為運氣好,而第一時間、第一手聽到的內容。

Tim Urban 訪談 Paul Davison 的房間內才三千多人而已,新服務珍貴的體驗良好時刻啊

Invitation as onboarding experience

訪談中提到 Clubhouse 的邀請機制提供了很不一樣的 onboarding experience,透過限定邀請,每個使用者透過自己身邊最親密的朋友親口介紹這是怎麼樣一個服務,怎麼樣註冊怎麼樣使用,並且透過手機號碼發送專門給對方的邀請函,app 也會在註冊之後通知邀請者對方已經進來了,可以讓邀請的人能在第一時間進行更多的介紹和互動。

訪問中提到,這樣的設計提供了和實體參加 party 類似的經驗。你的朋友他朋友辦了個派對很棒,裡面有很有趣的活動,於是朋友邀請你一起參加,並且在你到達時和你一一介紹派對裡的人,讓你能夠融入這個派對,加入這些有趣的對話。

The community decides who joins the community

不同於其他的社群平台,Clubhouse 上的使用者都是透過現有使用者篩選過的,邀請的人在邀請函有限的情況下,會幫忙篩選出覺得最適合這個社群,也確定對方有意願參與的使用者。而整個平台上的使用者,就變成一個順著真實的人際網路脈絡,自我篩選有機生長出來的社群。

Opinions don’t propagate into echo chambers

訪談中提到,由於 Clubhouse 上內容 Live 進行,且進行完就會消失的本質,意見交流的內容比較不容易像其他平台,一則意見隨著時間的增長,不斷吸引更多相同意見的人回覆/按讚/轉傳等等,而滾雪球般的變成一個難以被打破的同溫層 (echo chamber)。Clubhouse 的討論僅限於那個時間點出現的討論者之間的互動,且目前也沒有內建機制讓聽到的人快速的分享到其他平台保留,比較不會讓意見被無限自我放大。

note: 對於 Clubhouse 的設計會不會透過其他的機制形成同溫層,我持保留態度(其實我覺得一定還是會有同溫層)。但是至少設計的初心是希望解決這個問題,覺得很可貴。

It’s hard to hate a 3 dimensional human

談論中提到,要在 Live 上去針對一個有聲音有血有肉的人當面發表尖銳的偏頗仇恨言論,其實不容易。相較於躲在鍵盤後透過文字評論,聲音的對談更能讓人感受到對方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有他獨特的成長背景和環境因素,而形塑出他所發表的觀點,這樣有幫助於更理性而人性(humanity)的互動,而避免兩極化的仇恨言論。

後記:以上是這次聽到,覺得最有收穫的部分。透過創辦人第一人稱的談論,更深刻的了解這是一個關於意見交流的服務,在意的是意見的多元化和交流品質,以及親密的人際互動。

前面兩個服務的設計,自己使用時有感受到同樣獨特的體驗,所以印象很深。邀請函來自於平常工作上私交夠的朋友,也的確邀請了私交深也會喜歡體驗這個服務的朋友。但我知道不少人是透過社群的互惠交流串得到邀請,所以可能沒有體驗到這個部分的設計。

而後面兩個願景,感覺在隨著社群人數的增加後一定會經歷社群文化的質變,以及發展出更多新的問題,但至少在開始的時候,是因為這些理想而開始的。而在目前這個當下,Clubhouse 的確是順利地吸引了一群具有有趣內容物的人,帶來了截然不同的互動和知識吸收體驗。

即使”聲音串流交友” 這個功能每個社群平台都可以做,但由於平台上使用者習性,使用者連結方式和關心的話題有所不同,相信做出來的都會是不同風味的體驗。期待 Clubhouse 之後要如何經營維護這個社群文化,以及其他平台準備如何致敬 😆

後後記:後來 google 了一下對談主持人 Tim Urban, 才發現又是另外一位有料的作者,文章主要發表在 Wait and Why 這個部落格,可以加入新的精神食糧清單了。

相關報導: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6/06/10/wait-but-why-founder-tim-urban/

--

--

Ada Chang
三葉蟲筆記

在新創遊走的小雜魚。讀一點書,也讀一點文章。